移民學導讀4:探戈(Tango)的移民工視野
作者:Horacio Ferrer
翻譯:歐占明
導讀/改寫:林正尉
探戈不只是舞蹈。音樂、詩歌、文字都是探戈的表現形式。
探戈也不只是藝術。探戈史學家Horacio
Ferrer表示,它是在拉布拉他河流域(Río de la Plata)形成,一種用於表達當地居民真實感情與生活的大眾藝術。探戈在拉河流域,阿根廷布宜諾艾利斯(Buenos Aires)和烏拉圭蒙特維多(Montevideo)兩城的底層階級中產生,是非裔阿根廷人與非裔烏拉圭人、本土居民和歐洲移民交叉結合所出現的一種表達方式。它是拉河流域的重要象徵。
一、 移民與城市
19世紀下半葉,布宜諾艾利斯與蒙特維多等地,形成多民族的混合城市,最大宗是義大利人與西班牙人。即便探戈起源於歐陸,然在拉丁美洲的移民家庭,卻是能透過探戈,表達自身的焦慮、情感與社會問題。
受歐陸文化影響,城中的上層階級與普通階級出現極端的分化:富裕與潦倒對立鮮明。這影響了人們對探戈的態度。上層階級將探戈視為展現社交能力的魅力﹔但中下層階級而言,迫於生活無奈,使得探戈融入日常生活與俗俚表達中。
探戈、大眾戲劇與詩歌成為移民表達徬徨與波折的情感載體。如劇作家Carlos de la Púa的詩,就概括了底層者的家庭悲劇和日常生活。
「他們的生活如同在黑炭上煎熬,在死亡邊緣苟活著」。
大量無技能、無職業的移民持續湧入,將真實面貌隱藏在拉河最黑暗的地下道,他們希望獲得像城裡人般的體面生活,但因為「無能」,最終仍被遺棄在黑暗之中﹔不僅如此,移民之中,還有人密謀要在拉河製造混亂,這源於當時農場主按照封建制度招工,倘若移民不符壯丁標準,將被趕到更無從競爭的城市。
19世紀後期,布宜諾艾利斯市的北與南,就分成富貧對立的兩個世界,兩個世界能交流的機會和空間是非常小的。1871年阿根廷爆發黃熱病,政府將南部區域,尤其是里亞丘埃洛河(Riachuelo)流域的家庭撤離,並安排進通風較好、設施較為完備的社區。靠近市中心北區是較好的選擇,也包括西邊的Caballito、Flores和Floresta。
在里亞丘埃洛河充斥著骯髒病毒,特別是Barracas及大布宜諾艾利斯的阿韋爾內達市與基爾梅斯市,有大量的手工作坊、油脂廠、洗髮坊、皮革場、火柴廠與紙廠等。
來自義大利熱那亞的移民喜歡在南部安家。由於河岸的土地承載不了太重的水泥建築,移民們使用鍍鋅板和木頭蓋起了安置房。一排看起來骯髒的房間,讓老博卡(La Boca)顯得更為壅擠﹔義大利的卡拉布雷亞人則被安置在北區邊界的Palermo。中下階層與新興的無產階級團結在一起,都是北邊高級移民的棄兒。
二、
大眾藝術的扎根
大眾藝術將各類移民混合在一起,透過音樂與文學兩種途徑來傳達,就連雕塑與大型建築都無法將這種藝術表達出來。探戈詩歌的內容極其豐富,而大眾輕歌劇也是反映社會議題的文化載體。同時,阿根廷的大眾藝術不得遺忘來自非洲的「黑色藝術」。
創作一首探戈,並非意味著他懂音樂或作曲,必須指明創作探戈這種行為是便捷、容易的,一個文盲也可能創作一首探戈、一段口哨、一首口頭詩歌。當他們困擾於自己複雜的生活情境之中、生存於底層或社會邊緣時,是不可能要求以藝術思維來思考的:他們的創作都是本能的。因為在其眼中,藝術是完全相反、非常有力的武器,更是表達所有訴求的宣傳工具。藝術對他們來說就是生命的延續,很難把它當作與自己無關的事物。
這種藝術是受到偶然衝擊的結果,以至於無法用任何美學工具對其進行修飾。本質上,它初始並非要創造美,而是透過某種方式來宣洩絕望感。不過,具有美學般的規則開始出現,在無序之中可意識其有序。
大眾戲劇也是。在探戈還未出現之前,拉河流域的大眾戲劇業已出現,這些戲劇所流傳的語言,和現實中的普遍問題息息相關。口傳的戲劇語言,形成一個不斷修改、流失、重新創造的過程。
在1870-1880年,布宜諾艾利斯有著超過1500座的大雜院(Conventillos),平均每個房間都有一扇窗、收容四人,而露天院子也成為居民跳探戈的主要場所之一。劇本《房客的探戈》描述這項光景。
探戈與輕歌劇都具有顯著的便捷性,可以適當展現移民的情感與想法,而創作素材便於取得:術語、句法、慣用語和日常語,都是相通的。但進入20世紀後,可看到探戈與大眾戲劇呈現出兩條完全平行的發展方向,不再交叉,尤在1920年代,探戈取代了大眾戲劇,在劇院中取得成就。
老牌經典的劇作家這時發現,當他們辛苦公演一件戲劇作品,收不到評價、關注較少,因為他們發現同一時間,劇場外頭已有上百首探戈正受到高度推廣。
Reference:
de la Púa, Carlos. 1996. La Crencha Engrasada. Buenos Aires: Corregidor.
Ferrer, Horacio(1960﹔1999), El Tango su Historia y Evolución. Buenos Aires: Ediciones Continente
費雷爾著、歐占明譯(2014),《探戈藝術的歷史與變革》,北京:北京師範。
Photo Credit & Website Link:
http://origins.osu.edu/sites/origins.osu.edu/files/1912%20Hotel%20de%20Inmigrantes_0.jpg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oracio_Ferrer#/media/File:Horacio_Ferrer_-_2013.jpg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Hrth1kQjQg
https://tangoarchive.com/2017/05/04/heres-how-a-tango-birthday-looked-like/
https://www.pngkit.com/bigpic/u2q8u2u2r5o0e6a9/
https://cafedelasciudades.com.ar/politica_76.htm
https://mariabuenosairesargentina.blogspot.com/2019/08/tango-conventillo-e-inmigrantes.html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