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起風了」:菲律賓移工馬利歐的砂畫世界




 
「起風了」 馬利歐的砂畫世界
 
 
文、圖∕林正尉、馬利歐
 
 
2015年八月中旬,新竹護城河上的太陽如燈籠高掛,垂直照落菲律賓移工馬利歐(Mario Subeldia)黝黑的額頭,側頰上的汗珠,不時滴落在他的「寶貝」上。我跟隨馬利歐後方,僅見他左腕施力,謹慎攙扶著綑綁「寶貝」的線,右手輕撫黑色方型袋,以自信的步伐行走於護城河街區。從任何路人的視角看來,馬利歐甚少看顧路上來車,他更專心於移動行囊的平衡與節奏。每逢路口,馬利歐的眼神所逗留的時間較其他路人久,在腦海速記著他所熟悉的秘密基地地形與來車數量,神情篤定的前往目的地──護城河親水公園。
 
「我很注意光線,」問及馬利歐的移動方式為何和一般路人不同,「這會影響我工作成效。今天太陽過亮了,有點遺憾。」話一轉,馬利歐打開行囊,裏頭有一張素白大餐巾布、砂袋、適合移動的小發電機、廢棄霧面玻璃窗,和一幅貼滿他砂畫創作的個人海報。砂畫海報上,笑臉迎人的家族相片貼黏透明膠帶,近觀之下,不少摺痕,看得出是伴隨馬利歐在戶外飽受風吹雨打的忠心伴侶。馬利歐在一處樹蔭下的半圓型舞臺,架設他的器材,將玻璃窗平躺,覆蓋白巾,底下藏著燈泡和發電機,如此,一座活生生的劇場誕生了。
 
「起風了。」在我們靜待陽光下沉,轉為月光逐漸升起的下午時刻,他觀察到均勻灑滿玻璃窗上的灰砂略微起舞。對一個常在戶外「歷練」的砂畫家來說,狂風和雨水本來就是不可避免的挑戰。
 
「等我一下。」眼見馬利歐快步走到橋墩上,若無其事閒晃,再慢慢走回。他跟我說「身為一個街頭藝人,你需要觀察路人行走的動線,看看他們有沒有機會親近你的創作;再來,我還要觀察今天的光線。也許我們還要等半小時。」任職竹科作業員的馬利歐,早已培養出「不得輕忽任何細節」的警覺心態;此外,街頭表演的法則之一,就是要保持神祕行動的策略,「你不能讓人們過於頻繁的遇到你。」他面帶微笑地說。充分結合理性和神秘的馬利歐,早在他銳利眼神裏突顯出這般獨特且幽默的個人特質。
 
打從新竹東門圓環的不起眼的地下道,到市民習慣傍晚散步的親水公園,人們都有機會邂逅馬利歐身影。不過,來自菲律賓奎松省盧塞納(Lucena)的馬利歐不僅僅會砂畫,他在大學時期就展現多才多藝的藝術能力。據馬利歐所述,他在大學從事漫畫、歌唱、寫詩、舞蹈,出過四份舞臺劇本,也兼任劇場導演及演員。然而,由於雙親皆是地方上的政治人物,父親建言他應走向學習如何幫助家業和社會的「技能」。公共行政便成為他大學時代的主修。如今,父親臥病在床,而馬利歐已在臺灣五、六年之久,「為了省錢,我只在合約到期時才回家。……」闡述父親近況同時,馬利歐的沉默,讓我領悟這個話題,再度加強了馬利歐身在臺灣異地對遠方親情的不捨情思。
 
砂畫偶然間降臨於馬利歐的生命。「之前和朋友到南寮漁港,看到小孩在沙灘上玩,啟發了我的想法。」這位旅人嘗試以沙子畫出遠方家人的臉龐,來排解濃厚的思鄉情緒。但是,萬事起頭難,在缺乏任何材料、資金和訓練的情況下,馬利歐如何開始呢?
 
 
一開始我一無所有
 
 
「一開始我毫無材料。」佈置器材後,等待夜光捎來公園樹蔭的同時,馬利歐和我一同坐在座椅上,他神情輕鬆地回想。「什麼東西都靠自己找、DIY。透過簡單材料,發展你的創意。在一無所有的前兩個月,有個校長給了我一些機會。」他在我的筆記本上,以輕快、逗趣的漫畫筆法畫了個小燈籠,「我幫忙彩繪、裝設一些小型『紀念品』。透過這些分工,我又可以邀請其他菲律賓同儕幫忙,能讓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外,得到額外的收入。」馬利歐眼神直視著我,亦不時瞄著他信手拈來的圖。這位願意付出,且不藏私地提供他人機會的藝術家,如此闡述著創造「回憶」的思考:「這些小玩具上,人們都可標誌自己姓名和地址。我認為,儘管這些小零件長得一樣,但我想讓它們不一樣。每個參與者手中的小物,在我製作過程中,變成擁有各自獨特的回憶。」
 
耐心等待機會、讓自己有創意、不浪費時間、加強練習、尋求和外界互動,這五項法則,是馬利歐表示讓他走向成為一個專業砂畫家的重要關鍵。一開始從幾個小時畫不好人像的極度挫折,到至今作畫只需五至十分鐘的熟練和生動,「要有勇氣、主動跟人接觸,不要把自己的藝術放在員工宿舍裏。」他說。
 
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「臺北市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展演許可」,馬利歐以「在街頭上,創造個人的獨特記憶」特點,從461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成為受政府合法認證的街頭創作者。街上,馬利歐創造了無數家族或個人肖像砂畫。「在創作過程中,我可用我的中文方式寫客戶的爸爸名字啦、媽媽名字啦,愛人的名字,重要節日的名字,它們都有紀念價值,」為了街頭創作,馬利歐好學不倦地學了中文。「但中文文法和順序太難了,這又成了我必須克服的難題。」所幸馬利歐的學習旅程上遇到不少貴人,既遇到幫助他籌備材料的校長,還有願意協助他學習中文的教師。
 
然而,馬利歐的藝術旅程並不想像中的順遂。即便不少街頭客戶和工廠老闆支持他的藝術發展,馬利歐並不諱言自己遭遇了不少困難。「很多人觀賞我創作時,身體一直亂動、大聲講話,甚至趁我作畫時,還遇過情侶轉頭親吻,這些動作即便瑣碎,都讓我無法好好觀察他們長相。我慢慢體會和客戶說話要適切、要有耐心,若無法阻止客戶間的爭吵,我就會用中文說,『好,那麼停吧,不要畫了。』他們嚇到了,因為他們以為我不懂中文。」還有一次,馬利歐在臺北西門町作畫時,在未注意的空檔,他那兩個月努力賺錢購買的器材,瞬間被偷了,一切化為烏有。人湧人往的城市喧囂,馬利歐就像人群中滾動的小石子,任他著急穿梭、詢問,只換來他人的冷漠。在光鮮亮麗的街區中,又有誰願意停下腳步,留意一位異鄉人眼角邊的淚水?
 
 
 
 
愛你自己正在做的事,讓生活豐富
 
 
如今,馬利歐和緩敘說著西門町往事,而他的嘴角正如慢慢升爬竹塹城上空的月輪,勾起上揚的甘甜微笑。未來,若有人像他選擇的生活那樣,陸續出現抱持藝術創作信念的外國移工夥伴們,他如此耐心建議著:無論發生何事,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緒。「在街上,你無法預期會發生什麼事,你必須愛你正在做的事。別預期別人有何反應。」
 
一開始,馬利歐亟欲透過創作的成績,將自己在臺灣上報、獲得矚目的消息,透過故鄉朋友傳達給臥病在床的父親,「我不是為了名利,我只想讓父親安心,讓我的朋友驕傲。」在故鄉,馬利歐曾學習政治事務,也擔任旅館服務員,正值三十初餘歲的他,盡力思考歸國後如何服務人民。「這些道理都一樣。無論是政治或藝術,太多的菲律賓年輕人染上毒癮,未來回國後,也許我已經四十、四十五歲,我必須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協助他們走出痛苦和誘惑。」
 
 
在臺灣生活可以很多元,也可獲得自信與勇敢
 
 
籌備歸國後的藝術教育基金,成了支撐馬利歐留在臺灣的信念;馬利歐參與無數歌舞、寫詩比賽,而他的參賽,除了讓家鄉親友看見他的身影之外,更是為了向在臺灣生活的同儕證明──「臺灣的生活可以很多元,可以獲得自信與勇敢。」馬利歐坦承未來在臺灣和菲律賓推動藝術教育的願望,「這很重要。我會在宿舍教導菲律賓朋友一起學習砂畫,做舞臺道具,一起表演,這都能讓大家的心更團結,進而分享彼此想法。」他說,「我很希望和臺灣小朋友一同畫砂畫。用咖啡粉、膠水、蠟筆、砂子……,我都可以教。」
 
「起風了。」馬利歐觀察著他的砂,微微揚起頭,繼續端詳陽光的變化。對一位街頭藝人而言,狂風和雨水的挑戰必不避免。但對人們的關心,對孩童的愛,透過藝術家獨特的砂畫世界,更像風一般的逐次傳播、影響到遙遠之他方。
 
「做什麼事都能產生改變未來的動力。我始終相信以自己的信念,可以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」馬利歐如是期盼著。
 
 
 
全文刊載於
 
 
 
 
 

留言